失業船廠工人:有活干真幸福
2012-09-17 16:20:57 來源:小康·財智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融資環境逐漸惡劣
“訂單荒”實際上并不單單是中國的問題,《日本經濟新聞》報道,根據日本船舶輸出組合的統計,今年上半年日本造船業出口總噸數同比減少31.1%,僅為348萬噸,接受訂單的交貨期只截止到2013年底,如果這種勢頭繼續,2014年將有多家造船企業陷入“零預訂”的尷尬境地。
韓國也好不到哪去。統計數據顯示,韓國船企今年上半年的訂單同比降低近五成,船企巨頭現代重工(船機庫 位置)2012年上半年的訂單總噸數為49.3億噸,只完成了全年計劃的20%。
“新船訂單量銳減是行業普情,但中國船舶業銳減超50%,受傷最嚴重。”國際造船業權威咨詢機構英國克拉克松的研究數據指出,“今年6月,全球有72億美元投資在新船訂單上,上半年新船訂單總額達到303億美元,但較去年同期減少了40.8%。”
為此,歐洲銀行在逐步關閉船舶融資的大門。世界最大的船舶融資銀行——德國北方銀行HSHNordbankAG提供的船舶貸款,2008年時一度接近600億美元,2009年接近500億美元,2010年只有300億美元,2011年更是進一步縮減到200億美元左右。
“中國的船企現在也面臨融資難的問題。”于力說,“從2年前開始,我們就很難從銀行貸到款了,即使有工廠這樣的抵押物,銀行也不愿意放貸給我們。”
銀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,因為國際整體的大環境不好,而且船舶制造業的放貸,回收周期比較長,一般需要3-5年,因此,銀行對待造船業放貸越來越謹慎,怕承擔過高的風險。而對于造船業需要的一些零部件,放貸并沒有緊縮,因為這些零部件回收周期短,風險也不高。但是今年的形勢下,估計這一塊,貸款也會收緊。
內憂外患,帶來的結果是除了大量的中小船企倒閉,一片哀呼之外,在中國生產能力排名前十的造船廠中,除上海外高橋、廣船國際(位置 評論 新聞)、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少數幾家有新增訂單外,其他規模船廠都沒有新接訂單。
今年8月24日,廣船國際公布上半年業績報表,截至2012年6月30日,營業收入為34.33億元人民幣,同比下降13.82%,凈利潤8798.51萬元,同比下降66.59%,營業利潤增長率為-121.61%,這是公司2005年至今錄得的最低值。
中國的造船業正處在一個困難重重的環境中,未來,究竟在哪里?